卫报拍卖故事

三哭齐白石
嘉德成立不久,第一枪成功后,我就去拜访了收藏家辛冠杰先生。
辛一直是个大收藏家,他以对绘画的热爱而闻名。 ” “在整个过程中,他的许多字画被儿子带到乡下,藏在屋顶上。 我们带了聘书,邀请辛老师担任嘉德顾问。 辛先生非常高兴,也非常支持我们经营中国拍卖行。 我们当然想得到他的齐白石藏品,但辛先生舍不得卖。
我们去了好几次,但我们无能为力。 辛先生拿出了齐白石山水画的两幅大横幅:“香蕉屋”和“宋创八卦”。 两幅大画相互连接。 我问他们估计多少钱,辛先生说是20万美元。 老辛不想反驳我们的面子,也不舍得让我们把画拿走,还想高价把我们吓跑。 当时大家都以为最多能卖到10万美元,之前来画画的人都被20万美元吓跑了。 我真是一头刚出生的小牛,不怕老虎,当场决定:把它带走。 还有一张《风景画册》,共三张。
1994年11月的秋季拍卖是嘉德成立后的第二次拍卖。 新老齐白石三件全部售出。 辛先生前来观看现场。 一个是支持我们,另一个是把这些作品带回家。 没想到,三件都以天价卖出。 三只卖了1100万元(含佣金),简直是天方夜谭。 看到自己的宝贝被别人花这么高的价钱买走,辛先生既激动又心疼。 他心情复杂,泪流满面。 大家都知道老鑫鑫。 他太骄傲了。 他告诉我,“我支持你。每次我为你得到几件,我肯定会打败索斯比和佳士得。” 然而,我们知道,他永远不会再给辛太太的妻子和儿子了。 不允许他再次出售。
回到家,想到孩子再也回不来,老人又哭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参观了众多藏品时,三件宝物都不见了,泪水再次从我的脸颊上流了下来。
建行联排别墅宝
《去安源》是一幅“早期油画”,这幅画是由当时年仅24岁的青年才俊刘春华创作的。由于个人名誉和家庭的反对,文艺作品在《》中不能署名,所以作品署名是《北京高校学生集体创作》。然而,在这幅画轰动之前,有人说这幅画不好,说他是一个人,脱离群众,刘春华不愿改变,宁愿冒巨大的风险,就在“集体创作”之后,加上了“刘春华”的签名。 我后来也学到了这一点。 成功也是小河,失败也是小河。 因为肯定,刘春华一直背负着替罪羊直到1990年代初,他的处境仍然很糟糕。
嘉德创立时,他是北京画院院长,也是嘉德最早聘请的顾问之一。 他决定为我们拍照。
我们有一位喜欢收藏油画的印尼客户。 他购买并等待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当时他和我们关系很好。 在拍摄《致安源》之前,我们去新加坡参观了展览,我一说到这幅画,他就听了。 在秋季拍卖会上,他在电话中出价,我代表他举着标语牌。 下面是持有它的建行。 两人一直在吵架,他不想松手。 那个时候,我不想这幅画流出来。 它可能有问题,所以我一直告诉他,这个领域有人想赢得它。 看来他们是不会放手的。 他说等等,再加点。 每次问要不要加,他都说要加到550万元,他说算了。 电话挂了,画终于没有出国。 这部作品以550万元拍得,加上10%的佣金,605万元,比齐白石的500万元还多。 当时的605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三四十亿元,轰动全球。
后来,刘春华在亚运村买了一套四居室的大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工作室,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但1998年,中国博物馆起诉刘春华,称其非法占有、处置国有财产,刘春华反诉诽谤其著作权。 90年代中期,年收入超过600万元,多少人会眼红,想看刘春华出丑。 种种压力,让刘春华的头发一夜之间全白了。 这场官司打了很多年,直到2004年,刘春华才被判定为这幅画的唯一作者并享有版权。 葛博超过诉讼时效,败诉。
文物归还
杨永德先生是香港的主要收藏家。 他收藏了很多齐白石的画作。 他以近1300万元的价格给了我们165件。 这些东西现在肯定是100%卖的,可是当齐白石的画作大量投放市场拍卖的时候,成交率并不是很高。 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大量文物艺术品因拍卖而流失海外。 媒体上有很多报道,一下子把拍卖从“爱国”变成了“爱国”,从此改变了拍卖的形象。
杨永德这老头子经商了一辈子。 我是一名学者,我没有商业经验。 当时他要我交1500万港币作为押金。 我总觉得他想要的太多了。 我一直想说,我会付给你1000万。 我一说到,就把我给挡了回去,一直没机会说话。 别人说他的东西有问题,所以我想说我必须挑,但我还没说,他就说他不能挑。 他知道我要说什么,他总是站在我面前。 我没有力气去面对这个老头子。 可以说,我没有束缚鸡的力量。 他也教会了我很多,我也和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守护者20周年之际,他用齐白石剩下的所有东西来支持守护者。
天津阿姨
故宫曾三度向卫报购买珍贵文物。 其中,石涛的《地狱与柯》画卷带出了天津大妈的故事。
1994年,嘉德开始拍卖的第一年,天津一位老太太带着石涛的《地狱与克》手卷来到嘉德。 我们的专家说很好,估计是50万。 老太太一听,立刻翻了个身。 一年后,她又来了。 这时候我们已经明白了,知道这是国宝,对老太太很好。 她也很乐意把事情托付给我们。 后来,她和我们在一起了。 她有名字。 我们怕其他拍卖行知道后会挖出来,给她取了代号“天津大妈”。 当我们谈论代号时,每个人都知道它是谁。 姑姑是前总统冯国章的孙女,公公胡若玉是张学良的弟弟。 曾任北京市副市长、青岛市市长。 西安事变后,他一直呆在家里。 他们家是个大收藏家。 家中有宋代刻本、宋克丝等国宝三件。 1995年秋,《海灵与柯》一书以430万的锤子价成交。 买家没有付款,最终被紫禁城收购。
后来阿姨还给了我们一些其他的拍品,她带来了很多我们卖的瓷器。 那年秋天,第一次瓷器拍卖会上有一对道光官窑。 当时道光瓷价值5万元左右,这件售价50万元。 这是老太太的家装米,“”怕被抄袭,涂上绿漆。 我们看了看,觉得还不错。 我们把它拿回来洗掉了。 底价为5万元。 结果,我们创下了道光官窑要价的记录,以50万元成交。 后来,我还从她家弄到了一个康熙豆菜杯。 有人说是假的。 我们知道,她早早出家,后来被一位大收藏家以170万元买下。 这都是1995年的事。
朱嘉先生给我讲故事,见证历史变迁。 他是朱熹第25代的后裔,朱熹的部分后代也是乞丐。 后来,他开始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官员。 世变时移,同样轮回。 总统后裔的家人今天做着不同的工作。 阿姨有五个女儿,有的是小学教师,有的是街道办事处。 这本《房与柯》手稿,《家》被洗劫时抄到天津博物馆。 1995年以近500万元的价格卖掉后,阿姨为五个女儿买了一套房子,一个人买了一套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