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宫一甲号首页
  2. 故事传说

花时间在心里

花时间在心里 我的朋友带我去看了一个收藏家的藏品。 据说他的藏品都是上等品,任何一件都价值超过1000万元。 我们穿过小巷来到一间不起眼的公寓前面。 心里暗自纳闷,顶级古董怎么能存放在这样的地方? 收藏家来开门,连续打开三扇不锈钢门,才进屋。 室内灯光非常昏暗。 等了几秒,我就习惯了。 这时,我看到整间屋子都堆满了古董,所以走路要小心,只能侧着身子走。
  
到处都是陶瓷、青铜器和罐头,大缸里挤满了许多书画卷轴。 主人终于带我们找到了沙发。 沙发也被埋在了古物堆里。 经过一番整理后,我们就可以坐下来了。 .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那种感觉。 古董过度拥挤,让人感觉像是在垃圾桶里。 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太多的。 一旦达到“太”的程度,就可怕了。
  
我们都喜欢蝴蝶,但是如果房子里到处都是蝴蝶,那就不漂亮了,一想到蝴蝶会在房子里生出毛毛虫就很可怕。
  
我们都喜欢鸟,但鸟太多会伤人。 希区柯克的代表作《鸟类》,恐怖的场面一想到就让人毛骨悚然。
  
恍惚间,主人端了一个盘子,但不是茶或咖啡,而是一盘玉。 因为朋友向大师吹嘘我是专家,虽然我当面极力否认,但大师只把我视为卑微的,迫不及待地拿他的藏品给我“欣赏”。
  
即便如此,我也只好一一欣赏,并大力赞叹。 说起一块棕玉,我心里还是纳闷:为什么不是茶?
  
看完玉器,我们搬到主人的卧室看陶器和青铜器。 发现主人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其余的都从地上紧紧地堆到屋顶。
  
这些青铜器虽然价值超过千万元,但堆在一起,却是感受不到价值的。 后来又看了几间房,还是这样。 最让我吃惊的是,连厨房和厕所都堆满了古董,主人家也很久没有开店了。
  
古董的主人告诉我他为什么选择住在胡同里,因为他害怕觊觎歹徒。
  
而且他设置了那么多具有各种安全功能的铁门,大多数人从门外窥探他的古董,他们甚至都看不到一眼。
  
这位朋友补充说:“他喜欢古物,变得痴迷。他的妻子和孩子无法忍受,所以他出国了。”
  
古董的主人道:“女人和孩子知道什么?”
  
我对他说:“你的古董这么值钱,这么多,为什么不卖几个,买个大的展示空间让更多人欣赏?这样一来,房子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了!”
  
他说:“我不愿意卖个好古董。”
  
他说:“那些外行对古董了解多少?”
  
离开的时候,心里有些难过。 再好的古董,也只是“物”而已。 怎么能和情人相提并论呢? 再说了,为了拥有古董,何必生生畏惧,像囚禁在几扇铁门的牢房,像垃圾​​场里的乞丐?
  
更何况,人会离开这个世界,就像他手中的古董的前任主人,总会有放开双手的时刻,一件也拿不走。 真正拥有并不一定需要拥有。 真正的古董鉴赏家不一定是收藏家; 偶尔欣赏古玩,去故宫博物院,花几十元买门票,看真正的稀有古物。 累了,花几十元在三溪塘喝了紫禁城特选的乌龙茶。 生活是不是很惬意? 回到家中,窗外明净,无需三道铁门守卫,更无需用狠心之物争夺阵地。
  
人生苦短,有谋略,必有患难; 有恒心,必有束缚; 有得必失。
  
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在商品上,我们的心就没有时间了。
  
如果我们日夜奔跑,我们就会失去健康。
  
如果我们成为锅痴、石痴、玉痴、古痴,我们就会忘记有情世界的珍贵。
  
吃一顿好饭,喝上一杯心甘情愿的茶,开心一天,安然入睡,不做梦,值多少钱?
  
“我一直在花丛中,叶子不碰我的身体。” 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花间有“情”,叶间有“悟”。
  
误会与钦佩,批评与赞美,无不如庐山的迷雾,浙江的潮汐。 什么都没有。
  
去年春天最好的春茶今年会失去味道,所以今年我会喝今年的春茶。
  
年年春茶都不错,眼前的炻茶杯也很不错。 古董、古董、钻石、珍珠,甚至所有的重担,都留给愿意背负的人。
  
(文/林清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