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王亚民:文创产品要有质感、要有温度、要有趣味、要有故事
文/图:徐震天,全媒体记者,羊城晚报
“搞文创活动,首先要了解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 12月4日,在首届中国公园文化创意大会公园景区文化创意发展交流对话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原常务副会长王亚民故宫博物院以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例,为将文创融入当代生活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优秀的文创产品必须“有质感、有温度、有趣味、和讲故事。”

园区景区文化创意发展交流对话论坛现场

“文化是创意的基础,创意是文化赋能的手段。搞文化创意产业,最根本的就是了解文化。” 王亚民介绍,故宫博物院目前馆藏文物1862690件,是全国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在此基础上,故宫新文化创作的设计探索过程体现了宫廷感、趣味感、探索感和仪式感,注重发掘文物的当代价值,为它们引入当代美学。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故宫人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亚民认为,文化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和灵魂。 如果没有对文化的重新诠释和诠释,文创产品是苍白无力的,没有生命力。 对此,他提出:“从事文化创作,首先要研究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国人的生活五千年,研究人的生活方式五千年。 ,从而了解人们最需要什么。我们必须改进产品思维。到工业思维,从点思维到结构思维。”
近年来,故宫推出的各系列文创产品不断引领文创市场潮流。 紫禁城色彩、福禄寿、盛开的鲜花、吉祥麒麟、紫禁月冬、紫禁月漫等系列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抓住。
如何将文物变成新的文创产品? 王亚民现场传授故宫文创成功的秘诀——确定文物主体后,要找到文物的内涵,将其引入当代美学,重新诠释模式转换和创造性再生产的过程。
“你打领带,我打领带,你做杯子,我做杯子。如果我们的文化创意停留在这个阶段,是不行的。” 采访中,王亚民指出了当前的“同质化”,他说:“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创环境还处于自觉的文创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产生很多爆炸性的产品。 这些产品将在文创产品市场被复制、复制和克隆。 在被克隆、被模仿、被模仿的氛围下,目前这种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王亚民强调:“文创产品来源于故宫文化、文物和艺术的元素,但吸收后,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它们必须被当代人重新诠释、诠释和创造,以使其适合当代人的审美。”
编辑: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