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部分匾额的含义,涨知识了


让我们一起顺着天安门(紫禁城南门)走进故宫,穿过“三大殿”和“后三宫”等,去了解一下部分宫殿的匾额出处和含义。


1、太和殿的“建极绥猷”




“建极绥猷”匾是乾隆御笔。
“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
所谓“建极绥猷”,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2、中和殿的“允执厥中”


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是乾隆御笔。
《尚书》云:“人心惟危,通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
意思是舜尧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性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3、保和殿的“皇建有极”


“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之意。


保和殿中“皇建有极”扁也是乾隆御笔。它的意思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
4、乾清宫“正大光明”
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北京市故宫内廷中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




乾清宫中“正大光明”是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的。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之文泰,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
正大光明,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5、交泰殿的“无为”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无为”为康熙所题。
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君主要体恤民情,与民休息。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
6、养心殿的“三希堂”


养心殿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养心殿南北长约94.8米,东西宽约81.3米,占地约7707平方米。


养心殿西暖阁的旁边有一间几平米的小屋,乾隆为他取名“三希堂”,因该处藏有三件书法绝品,一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是王献之的《中秋贴》,一是王珣的《伯远贴》。
三希之名还有包涵周敦儒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激励自己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修炼、进入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