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真迹震撼复原
“诗圣”杜甫曾写过十几首诗赞颂自己的偶像诸葛亮,其中有几句我们能直观感受到作者的敬佩之情:“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其实,诸葛武侯并没能北伐成功,蜀汉仅仅传了两代就灭亡了,但“莫将成败论三分”,他依旧是“古今第一名相”。
我们敬佩诸葛,敬的是他运筹帷幄的谋略,鞠躬尽瘁的忠义之心,这一点在任何年代都不会过时。《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给后主的表文,他就像一位老父亲,恳切叮咛刘禅要以社稷为重,君臣一心,共同实现先帝复兴大汉的夙愿。
《出师表》一文言语既不华丽,也不高深,但它却被历代文人推崇,在书法界更是如此,誊抄书写者不可胜数,像苏轼、米芾、岳飞、赵孟頫、董其昌都有这一题材作品传世。不过,要说历史最悠久,字迹最华美高古者,当数这部唐人所写的《出师表》。
我们常说“绢寿八百,纸寿千年”,能保存到今天的唐代真迹非常少,件件都是无价之宝,而这件唐代的《出师表》真迹更是如此。此作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过纸纤维和碳十四等高科技手段测算,它有着超过1000年的历史。此作纵23.5厘米、横183厘米,上面写着《出师表》的前半段,共46行,可辨字约270个,单字大小有4厘米左右。
过去人们以为这是赵孟頫所写,但经过科技手段检验,此作远早于元代,经过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考证,认为此作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作品,而这也印证了古人的观点:“右李北海先生出师表,遗珠五十一行零三字……原非宋元诸公所能望见门庭者,真堪作今世之墨王……人多有疑先生之墨妙罕传,惊而不信,遂拟为赵吴兴书”。
此作有两大珍贵之处,一是最早的《出师表》书法真迹,而是李邕仅存的墨迹,真可谓重宝文物。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赵体”字的笔法来源。李邕书法得王羲之纵逸之气,起笔或逆锋而入,或斜切入纸,行笔中锋为主,笔画主次分明,用笔丰富多变。
此作笔力雄健,筋骨十足,如明代杨士奇所说:“北海书矩度森严,筋骨雄健,沉着飞动,引笔有千钧之力”从《出师表》中我们能看到明显的提按顿挫和方圆变化,兼具力道与精巧。结字舒展开张,取横势,气势开阔,而行、楷笔法的结合也深刻影响了赵孟頫。字势欹正相杂,呼应揖让,动势十足。
这部《出师表》用笔精谨,既有魏晋之风,又有唐人森严的法度,无丝毫怠惰之笔,字字出神入化,观之惊为天人。如果能将它临摹透彻,不仅能提高行楷书用笔技巧,对于学习唐人和赵孟頫书法也大有裨益。
而今,我们将李邕这部《出师表》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为了便于您临摹和携带收纳,我们还精心制成一款经折装。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