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去西藏的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
•
故事传说

石渠3个石刻群均为吐蕃式。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几年前就启动了相关合作研究项目,在甘孜州进行地面文物调查。 2010年至2012年,甘孜州石渠县先后发现了三处早期石刻,分别是徐坝神山石刻、白马神山石刻、罗旭村石刻。 这些石刻题材丰富,有五方佛像、菩萨像、度母像等,基本都是吐蕃时期流行的题材。 2013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学研究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有关专家,赶赴石渠,对新作的题材、年代和价值进行鉴定。发现了石雕。 经专家鉴定,这3件石刻均为吐蕃时期石刻。 其中,徐巴神山石刻群的发现尤为重要,是三大石刻群中分布最密集的地方。 这组石刻题材丰富。 除了图像,还有大量的古代藏文铭文。 此地石刻保存完好,大部分为铭刻,仅有两处采用减法浅浮雕技法。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婷介绍,第一块石刻是一尊侧身立像,头戴高冠,胸前挂两条辫子,耳根系一根发绳,并穿着长袍。 是吐蕃时期贵族的典型形象。 7、13世纪的古藏文铭文为徐巴神山石刻的年代测定提供了重要资料,可判断为赤松德赞时期,即8世纪末至9世纪初. “这些都是吐蕃风格。这种风格可以在敦煌壁画和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和壁画中找到。目前在藏区发现的早期崖刻或雕像的材料中,几乎没有藏族古代铭文,属于文物。”朝代编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中昌都地区的仁达崖像、青海玉北那沟文成公主庙的崖像等文物少之又少。四川省石渠县的徐巴神山石刻尤为重要,是研究吐蕃时期首领和藏文古文字的重要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罗文华说。 文成公主可能通过石渠入藏 专家认为,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为考证古唐藏公路走向或文成公主入藏路线提供了新的资料。 文成公主进藏是走哪条路? 长期研究唐代文化的陕西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健林说,古唐藏之路始于长安。 传统的说法是经过兰州、西宁,然后到那曲,再到。 唐博古道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官道。 也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通道。 沿途设有驿站等设施。 石渠县新发现的吐蕃石刻表明,这条传统路线以南可能还有一条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通道。 同时,这一新发现可以与之前在青海玉树等地发现的石刻和文成公主庙联系起来,表明玉树南下可能有通道。 此外,横断山三河汇合形成的南北纵谷,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通道,甚至成为一条国道。 从这个角度看,石渠及其周围就像一个T字形的路口,从这里向西走就可以到达。 张健林认为,这些石刻表明石渠县也是唐代与吐蕃交流的交通要道之一。 它可能是一条传输之路,一条部队运输之路,或者一条商业之路。 根据石刻内容,相应的祈福也与祈松德赞有关。 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谁会去石渠县,石刻群是在哪里雕刻的,为什么石刻的祈祷对象不是自己。 家庭但Zamp? 罗文华推测,这些石刻的作者可能有官方背景,这条路注定是官商共同的路线。 这证明,石渠至少是唐朝官道中一条不为人知的辅线,甚至可能是一百年前文成公主入藏后的一条主线。 或者改写中藏尼文化交流的历史。 从已发现的石刻风格来看,石渠县发现的吐蕃时期的一些石刻具有典型的尼泊尔艺术风格,但许多专家对尼泊尔西部的影响感到困惑。 这个地区的文化? 还是来自长安以东的汉文化影响了这一地区? 这个地区的雕刻是典型的尼泊尔艺术加吐蕃艺术的杰作,是由汉族工匠完成的吗? 事实上,尼泊尔对川西藏区的影响,远不止于石渠县新发现的吐蕃时代石刻。 专家指出,中日考古学家在四川炉霍地区共同发现的吐蕃时期炼铁炉,最大的学术价值在于发现其结构与尼泊尔的炼铁炉极为相似。 因此,有专家推断,四川石渠的藏族石刻可能会改变汉藏尼文化交流的传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