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宫一甲号首页
  2. 故事传说

(港澳台港故事)香港紫禁城:全新地标,见证大国建设

  新华社,香港,10 月 26 日

  新华社记者 陆敏 陈培英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一幢形似古船方鼎的巨型建筑面朝大海傲然矗立,金色的外表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立的香港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香港故宫博物院”)。 全新地标。

  香港紫禁城三面环海,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3000平方米。 主体建筑是一座7层的博物馆建筑。 项目于2019年4月24日正式开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并全面交付,明年年中向公众开放。

  这意味着,北方深宫国宝,对于南方国家来说,有了新的归宿。 南北两座“紫禁城”,一个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另一个展现了建设大国的风采,眺望远方,共同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

  (副标题)向传统致敬

  香港紫禁城的整体造型借鉴了中国传统器物“上宽下下,上实”的审美特征,呈现出方鼎的独特造型,营造稳重和厚重的历史感。

  设计有多独特,构建有多难。 说起施工过程,中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故宫项目负责人王勇用了六个字:过五关,斩六将。

  “大上聚下”在建筑结构中体现为高倾斜的斜墙,最大的斜墙坡度达到1:3。 近距离站在“方顶”前,记者立刻感受到了斜墙带来的视觉冲击。 “整个博物馆建筑有4组组合结构柱支撑着4层悬臂结构。 铁板厚度为100毫米,仅钢材就超过480吨。” 王勇说,每个接驳岗位需要4组工人接续。 完成焊接需要12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外墙大面积使用清水混凝土,即墙体直接用混凝土显露,不使用装饰面。 它具有自然和简单的质地,没有雕刻。 “这个工艺对孔的平整度、颜色、密度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混凝土本身就很粗糙,要做到特别光滑并不容易。” 王勇说。

  香港故宫借鉴了北京故宫的许多设计元素,如正门的10扇门,每排9排门钉; 门前地面有20多块透光玻璃板,布局和弧度都模拟了故宫前的金水河。 “用这些元素来呼应北京的故宫。” 王勇说。

  进入主楼,最大的惊喜是参考了北京故宫最具特色的空间设计的中轴线概念。 不同的楼层连接在一起。

  (副标题)科技赋能

  每一个来到香港紫禁城的游客,都难以不被它金色的外表所吸引。 4022金色铝板营造出釉面瓷砖般的外墙效果。 走近一看,每块铝板都有一个带有孔洞和不同形状的曲面。 孔洞自下而上逐渐变大,由实心到空心,虚实相变,形成有趣的对比。

  这种铝板如果采用传统方式生产,加工时间长,安装误差大。 “现在我们利用建筑信息模拟(BIM)技术,协助生成各个构件的加工图纸,全程指导生产安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王勇说。 最终成功生产并安装了4022块铝板,施工精度达到3mm以内。

  对于珍藏国宝的博物馆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恒温恒湿、抗风抗灾、安全防盗缺一不可,工程团队通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系统来保证。 他们调整了8000多个阀门和1224个空气喷嘴,实现了大厅内±2°C的温度控制精度和±5%的湿度控制精度。

  消防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 Novec 1230洁净气体灭火系统、预作用花洒喷淋系统、楼梯增压系统等各种高难度灭火系统都在战斗,协同作战。

  “文物储藏室采用Novec 1230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可在30秒内用惰性气体填满400平方米空间,无需喷水灭火。 一旦发生火灾,文物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王勇说。

  良好的展览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在每个天花板螺丝上安装了减震弹弓,以降低噪音和噪音,使整个展厅的噪音要求达到更高的标准。

  (副标题)荣耀时刻

  “故宫”二字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大家看到这个项目是‘紫禁城’的时候,都觉得应该由中建来做。” 回忆起当初的竞标情况,王勇说。

  中国建筑国际公司于1979年进入香港建筑市场,先后成功完成了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港珠澳大桥香港引桥等重大建设工程。 “过去40年,中建在香港完成了无数项目。 一是我们非常想做,二是我们有能力去做。 最终,我们赢得了这个项目。” 王勇说。

  项目启动后,王勇专程前往北京故宫。 他之前也去过紫禁城,但这次却感觉很不一样。 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这座建了600多年的北京故宫,经历了时代的变迁、战争和动荡,至今如此完整和精致,这让他“非常令人震惊。”

  “故宫代表着我们中华文明,建博物馆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弘扬中华文化。” 王勇说,“这不是一项普通的任务,而是一项重要的使命。必须把它建设好,体现我们当代工匠精神,体现建设大国的水平。”

  经过两年半的建设,各项工程如期进行,在建设过程中先后荣获工程、安全、环保等17个奖项。 前不久,来自香港的行业专家参观了主楼,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勇和他的同事为参与这个重大项目感到自豪。 在施工高峰期,每天有1000多人在工地上参与施工,其中大部分是香港本地员工。 一位香港工人说,他小时候去过北京故宫,现在很自豪能参与香港紫禁城的建设。 (超过)

  来源:新华社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