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的游记随笔:北京之行散记
学习啦: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富有历史沉淀的地方,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北京之行散记》。
背着背包出门的那一瞬,突然想放声吟咏李白那两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平常在家,觉得自己是风筝,那根线攥在父子俩手里。稍微飞得高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使劲把我朝下扯。再遇上他们不高兴的时候,就把我又嗖地一声拉下来摔在地上。这次北京之行,这心情,仿佛自己成了天上的一朵云,轻飘飘的。
到达目的地需要三十个小时。火车在开。车里有人在走动和说话的声音。我仰在低矮的床框里装模作样地看书。突然喜欢上这种既在外出又好似在家的感觉。不用脚步,不会疲倦,可是人在前进,日子也在前进。这日子,安静里有点嘈杂,嘈杂里有点安静。这样既不觉得热闹,也不觉得孤独,刚刚好。翻着书的时候,内心里以为没有虚度时光,于是会安然。摸着书页不知所云的时候,可以思念一下过往,或者憧憬一下未来,忍不住有眼泪或者微笑。这些神经质的表情不用担心会被发现,有一种不被人打搅的美好。
去北京,最惦记的是地坛。在此之前,心里的地坛一直蹲在史铁生的散文里。对史铁生满怀崇敬。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读过他的散文集,对里面的两篇散文经典《我与地坛》与《想念地坛》读了很多遍,对这个与史铁生的生活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地方充满了无比丰富的想象。地坛,究竟是怎样神奇的所在呢?
地坛,是一座安静的公园。在《想念地坛》里,史铁生这样写:“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确实是这样,地坛少了许多旅游景点的那种游人如织。它如一个处子,衣着整洁地、清清爽爽地、甚至是满含羞涩地等着你的到来。
一进地坛,一股清纯之气迎面扑来。这清纯之气来自于地坛无边无际、从上到下的绿。
这绿首先来自于无数高大的松树和柏树。松柏树树干苍黑粗壮。用手轻轻抚摸,坚硬油滑,让人体验到一种成长的蓬勃和韧性。松柏枝层层叠叠地给树穿上了一袭深绿的新衣。左看右看,斜看正看,这些全心全意向上生长的健壮的树都被人着意地规划成一条条直线。这严谨的线条给生机勃勃的园子平添了一份庄重肃穆。想起在最狂妄的年龄突然残废了双腿,每天都摇着轮椅到这里来的史铁生,觉得这些沉默无言的树似乎又都融进了一丝忧郁。
这绿还来自于树下成片成片竞相生长的草和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低矮的植物。它们匍匐在湿润的泥土表层,干干净净、安安静静。
头顶有细碎的阳光洒下来,这光柔软而明亮。我想着这光的温暖,因为它曾给予过命运多舛的作家那么多的慰贴和希望。绕着园子走了一圈,园子太大,我走着走着就找不到东南西北,找不到出园的路。在这绿意盎然的园子里,我不敢轻易发出声响,连呼吸也小心翼翼。我在细心倾听和使劲捕捉史铁生曾经用心感受并用笔记录过的东西:那些和他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呢?那些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的蜂儿呢?那些寂寞如一间空屋的蝉蜕呢?那些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呢?所有这些,我似乎都没有看到。此时此刻,对作家的敬佩更甚。一个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被命运残忍地捉弄无奈坐在轮椅上的人,他能清晰地听到如此阔大的空间里这么多来自大自然的片刻不息的弱小生命的声响,该有着一颗多么强大的内心!怀揣着一份敬意走过地坛,无端地生出许许多多对生活的热爱!
去北京,如果不去看升旗,犹如写一部没有主题的文学作品,即使是在鸿篇巨制里精雕细刻,它都一定会失去灵魂。
凌晨两点起床,坐车,走路,微凉的夜气里裹挟着急促赶路渗出的汗液的味道。四点到达恢宏的天安门广场时,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在晨光初现的时候匆匆忙忙奔到这里,只是为了能目睹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忍不住用一些分行的文字记录下那难忘的心情:
本不想告诉你
我前半生所有的慎重与坚持
都是为奔你而来
不想告诉你
还因为你是始终保持沉默的
那一端,我说了
你未必能听,听了你也未必能懂
但是我依然固执地认为
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下了决心一定要
来这里一次,来这里看你
无眠的夜和长长的路
盼望用蓬勃的心跳去体会
那慢慢从下到上升腾的路径
用尽了全力,看到了无数的背影
与短暂的飘扬,在那一个万众瞩目的
时刻,星星早已隐匿的天空
真实地罩住我那一张,湿漉漉的脸
是的,那一刻,无数的人满怀着骄傲与自豪在那鲜艳的红色下热泪盈眶!人到中年,似乎已经难以装下宏伟与庄严,但是,仍然会有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激荡我们的内心,比如看升旗。
看过升旗,随着人流,我们还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参观了故宫、瞻仰了天坛、聆听了卢沟桥的枪声……北京,伸出双手,敞开胸膛,满是真诚地接纳着我们这些怀着朝圣一般心情的人们。
回去的路上,我放松地躺在火车硬卧的中铺上。车窗密闭着,但是我感受到凉爽。我知道,车里没有风,那风是从心里吹来的,所以感觉格外舒服。稍微侧头,透过车窗可以尽情地看外面。白色的云朵,葱郁的树木,明亮的阳光,温柔的河流,巍峨的建筑,高高的山,铁轨上碎碎的石块……所有的一切,都叫人隐隐生出欢喜。
长时间在火车上,我并没觉得有倦意。火车在不疾不徐地奔跑,那种状态一如我少了许多波澜多了几分沉稳地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存在的状态。在火车上,我又想起了曾经长时间徘徊在地坛里思考生命出口的史铁生,想起了在天安门上空飘扬的红旗,想起了登上八达岭长城时高举双手忍不住想呐喊时胸腔里那火热的心跳……在火车上,我还想起了那位脑瘫的农民诗人余秀华在她那篇《只要星光还照耀》的散文里写的文字:“人间也许不够好,不会给谁欣喜若狂的感觉,但是它毕竟是我们住惯了的地方,其他的地方不熟悉,没有试探的雄心。”
也许,对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人间,我们需要的除了毫无条件的热爱,还应该具备的就是这样一种踏踏实实地、不慌不忙地、不惧不怕地行走。因为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悲伤的、喜悦的,痛苦的、兴奋的,我们最终还要继续在这条独一无二的路上风雨无阻地前进甚至是横冲直撞下去!窗外的无数风景,那么快地来到眼前,又那么快地从眼前消失,就像短暂而无法回头无法逃避的人生,目标,永远都在前面!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本文来源:https://www.xuexila.com/yc/399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