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宫一甲号首页
  2. 资讯

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有女富不长,古人凭啥说儿子要比女儿好?

“有子之人贫不久,无儿有女富不长”,古人凭啥说儿子比女儿好?为何他们会总结出这么一句“重男轻女”色彩浓厚的俗语呢?

这句俗语的的确确是在说生儿子比生女儿好,不过这话是古人在社会生产水平低的背景下“总结”出来的说辞。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比方说,遗留下来的那些俗语,虽说不全都对,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时段里,这些话的确有些道理。考考大家,在座的认为什么是最大的孝呢?我猜有人会说是香火永续,毕竟《孟子》中这样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专指男丁,那个时候的人们认为没有男丁,香火就延续不下去,这也导致了我国传统封建思想中出现了“重男轻女”

。这其中的缘由不难理解,在过去,我们国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耕大国,没有什么科学技术可言,不比现在,如今我们有很多厉害的做农活机器,以前就不一样了,那时候人们靠的是人力和牛耕,我们知道,古代在商业上,也不算发达,种地越多的话,就意味着粮食产量越高,也就说明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但这种力气活,一般女子应付不来,只能让男子去做,所以老一辈的人就觉得,男子是最佳的生产力,他们可以为里赚钱,或者说,只要家里的儿子还在,他们就不会饿死。可以说,正因古代的时候,社会生产效率低,极度缺少工业机械,以致于男子的体力占据了很大优势,故而才会出现“有子之人贫不久”。相比之下,女子大多数都被留在家里做家务活,当然也有一部分女子会为家里人种田,但在他们的父母看来,女儿最终还是要嫁人的,若是女子生在贫苦家庭里,嫁女儿的时候自己还要赔上一份彩礼,因此她们就认为对这个家来说,女儿没有多大“作用”。

听闻,不少农村老人闲聊的时候,都会提到“富添丁而乱,穷添女而凄”,这让年轻人们觉得特别不能理解,“富添丁而乱”说白了就是一个家富裕了,或者说本身就很富裕的家庭,就不要没事找事,生那么多儿子了,否则的话,很容易生出大乱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认为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生了太多儿子,首先父母们肯定没办法顾得周全,在教育儿子的时候,容易出现纰漏,这种情况下,儿子们长大后,难免会出现一两个败家子,从电视剧中我们时常能看到,古代的败家少爷里,很多都是不务正业,他们还会扰乱家族的安宁,到了那个时候,父母们再想将他们教育好,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穷添女而凄”说的是,家境比较穷的时候,就不要生那么多女儿了,因为她们的父母,在送女儿出嫁之际,基本都会因离别之苦感到悲凉,不过现代人都明白,生男生女这种事是无法控制的。言归正传,这无儿有女富不长的意思就是家里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话,劳动力就少了一个。即使起初的时候,这个家庭还算很富有,但由于各种费用只出不进,通常来说,用不了多久,这个家的储蓄就会被耗尽,即便这笔钱没有被花掉,也会因为没有所谓的继承人,导致这笔财富不会在这个家里留得长久。按照上面的思路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古时候,家里女子太多的话,农活也被放弃的话,基本就只能“坐吃山空”了。

你可能还不知道,古代还有这样一个陋习,叫做“吃绝户”,就是说哪家当家的成年男子去世了,那么这个时候,乡里的人就可以去瓜分他的家产。可以想象的是,一旦父亲去世,那么那些二叔、三叔之类的人就会高举着为兄弟保护财产的名义,“正大光明”地抢夺这家人的财产,若是遇到特别心狠的亲戚,他们甚至可能会将这对孤儿寡母赶出这个家,而且这种人间惨剧不在少数,因此古人们才总结出了这么一句俗语,告诉“后人”,家里一定要有男丁。虽说现在已经步入21世纪了,这种想法仍然很难改变,这种事放到当下来看,家产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按理说早过时了,但有人还在做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失踪女性”这样一个概念,所谓的“失踪女性”是指那些因人为干预因素或是因性别偏好较早死亡的女孩。你相信吗?在上世纪90年代里,他指出全球估计有1亿多名女孩,因人为性别选择“失踪”了,在这其中,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为重灾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公开过一个惊人的事实,即中国“消失女孩”的数量中,0-6岁的女孩“消失”率普遍高于10%,看到这不少人会问,现在已经2021年了,“重男轻女”的事情还在发生吗?事实上,近些年,仍然有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重男轻女”的事件在持续上演。比方说,很多人会从丁克夫妻的身上打算盘,这些人认为他们无儿无女,因此就会觊觎他们的财产。总的来说,那些将男孩和女儿差别对待的想法,大多出自于“养儿防老”,这些人普遍认为,女儿嫁出去后,就是别人家的,养老一事也就没了指望。殊不知,这种想法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从法律上来说,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TA们对父母的赡养义务都是一样的,就算女儿嫁人了,为父母养老一事还是不能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